在过去的五四青年节, 同样也是北京大学的119周年校庆。会上, 北大校长林建华引用教育学家叶圣陶的话道出教育改革的真谛:“教育不是工业,把产品以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产出来;教育是农业,给予作物适当的土壤、养分和阳光,它们就能自己成长。”作为一个老北大人,林建华道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希冀与担忧。
究竟中国教育体制有什么弊端,中西方教育差异在哪里?这些太过宽泛的问题几百年几千年都没有争出个高矮胖瘦, 岂是小编三言两语就能道得清说得明?咱们往细地看,往细地聊,就单纯地唠一唠爱尔兰的小学教学。
爱尔兰政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专门设置了在线查询各阶段课程设置的网站,在这里,家长可以看到各个阶段的课程,并可以对此做出评论。
爱尔兰小学会开设哪些个性化课程?
戏剧(Drama)
爱尔兰的小学就已经把戏剧作为必修课程之一。目标当然不是培养演员,而要让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在戏剧课程体验下,面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激发创造力。
如何用一根红绳,表现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在校园小剧场,一堂创作剧场课上,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利用道具,研究剧本,确定故事的核心主题,即兴编创戏剧片段,来表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
谈及戏剧教育,有些家长可能会质疑:以后又不当演员,学这个是否耽误时间?纵观古今中外,为何国内外的名校总是重视戏剧课程,甚至因校园戏剧社而闻名?
其实,戏剧课程重在育人,培养人的社会责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课,表演、沟通和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形体、音乐和美术等多方面的才能,也是“全人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开课之初,学生们的身体或许有点僵硬,舞台上表现略显拘谨;从传统剧目穿越时尚经典,渐渐地,他们“打开”了身体,释放了创意……学习中、展演上,孩子们不仅仅是演员,还是配乐师、布景师、化妆师、广告设计师、灯光师。
体育(PE)
根据爱尔兰体育课程体系要求,爱尔兰的体育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可测试类素质,比如跳高、跳远、单位时间内的跑距或泳距;二是变化环境下的移动能力,如滑雪、轮滑、骑自行车以及在大自然中辨向行进;三是一对一或者集体性的对抗及合作运动,如球类、柔道;四是艺术性、创造性运动,如体操、舞蹈。除了第一项有测试数据,其他考核主要看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能单独完成某一动作等检验他们的“习得”能力。
小编在爱尔兰有幸旁听过一节小学体育课。在体育课上,老师会把体育课与地理课结合起来——让学生跑3圈,假设他们到了Wicklow市,老师会跟随学生研究Wicklow的地理情况;然后再跑两圈假设到了Cork,再谈Cork的地形与建筑。
老师告诉学生跑两圈可以到爱尔兰的另一个城市,那当然不是真的,是模拟的。为了听更多的故事,学生就会跑几圈,再跑几圈。有时老师还把体育课与生理知识结合起来,有时和历史课结合起来,有时甚至还结合科幻电影等,学生都很投入。
科学(Science)
在爱尔兰,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和英语、数学并列的基础课程。课程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质疑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课程内容非常宽泛,包含物质世界、地球和空间、生活世界、材料和原料、环境建设、信息、产品等,涉及到天文、地理、地质、技术和发明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容量。
科学课的学科教室里会布置各种各样与学科相关的器具、教具、资料。还提供了标本、仪器、图片、报刊和工具书,琳琅满目,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科学学习氛围。
在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上,主题是学习和了解岩石。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和学生一起观看了关于岩石的视频,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的用途。
观看完视频后,小组开展“你问我答”的活动,每个同学提一个问题让组内的其他同学回答。组内交流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全班展示,要求每个小组挑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以陈述句的形式写在字条里,贴在黑板上。如“钢是由铁制成的,水泥是由石灰岩制成的,新的岩石每天都在形成”等等,这些概念帮助学生对岩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最后,教师提出一个任务:请同学们结合视频的内容,查阅百科全书或参考书,给岩石下一个定义。在接到任务后,学生马上走到教室的四个角落,熟练地从一叠叠的书籍中取出工具书,二人一组翻阅。然后教师组织“头脑风暴”,让每个小组说出他们的定义。
尽管十岁多的孩子对于科学研究的概念并不清晰,但教学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实证和研究。如通过排序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研究某一科学现象需要知道发生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从中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师从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网络,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并在不同信息和资源的比较、分析和取舍中完成科学小论文,最终达到探究和思辨的目的,这样的方法和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讲了三个故事, 只是想为大家打开一扇窗子。教育本无好坏之分, 关键是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学校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自然会跟随老师的步伐放开思维去创新、去质疑、去批判、去追求真理,成为大写的人。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239号